
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
1、l 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,进行了教材建设,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;
2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考试的重点,也是易混点。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
3、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的入选表明孔子似乎以白吃为耻的。但是当他的弟子樊迟请学稼,孔子回答不了,却在樊迟出去之后,痛骂:“小人哉,樊须也!“
4、孔子指出,在教学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学生,不同的智力水平,来教授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,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原则。同时孔子不仅要求学生学思结合,这种教学的方法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在这里孔子还强调了“举一反三”的学习方法,这些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无疑是有效和科学的。(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)。
5、 现在很多学校,很多老师,很多辅导机构都在无限制的讲解知识点和灌输特殊题型的解题技巧,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,这是一种十分致命的错误行为。比如,很多辅导班的教学方式与学校一模一样,都是以知识的反复讲解和反复考试为主。这样,孩子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独立地思考问题,智能匆匆背会固定的解题套路。这样久而久之,就会使孩子患上习得性思维障碍和习得性失能症。就是表现为越来越傻,尤其是到了高中,整天紧张兮兮的,只会用套路解题,不会客观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一旦遇到陌生题型,脑子里就一片空白。这就是过多讲解造成的恶果。
6、以上为《学记》中的教育思想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7、 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。(《子路》)
8、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。他说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,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,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。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,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。
9、l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(《雍也》)
10、 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子游对曰:“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”子曰:“二三子,偃之言是也,前言戏之耳。”(《阳货》)
11、l 好仁不好学,其弊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弊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弊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弊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弊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弊也狂。(《阳货》)
12、他把“为学”与“为人”等同起来了,并且把一个人的品德教育放在知识教育之前。即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:成长比成功更重要。
13、教育内容,忠,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,六书为核心的文化知识教育,六艺为核心的生活技能教育。
14、l 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(《述而》)
15、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: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 人人应受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,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zz远见的“有教无类”,即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。
16、当阙d有个儿童来向孔子传信时,有人问孔子这个孩子是否是一个要求上进的人。孔子说:“我看到他站在成年人才应该站的位置上,看到他跟前辈长者并肩行走,不像是想通过学习使自己上进的人,而是急于成名的人。”
17、阙d童子将命。或问之曰:“益者与?”子曰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并行也,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”(《论语·宪问》)
18、孔子关于学生管理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:第培养学习兴趣——乐学。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第注重学习方法——学、思、习、行。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。”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“君子欲讷于言,而敏于行。”第端正学习态度——不耻下问。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。”我认为,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。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,而且可以减小教育管理的压力。
19、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,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,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,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,“吾从周”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。
20、当代的蠕蛆们继承了孔蠕不会摆事实讲道理的基因,只会空口乱喷,或者说人家没看完
21、l 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,可也。”(《先进》)
22、教学原则与方法上,启发诱导,因材施教,学思并重,知行结合。
23、 子路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诸?”冉有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闻斯行之。”公西华曰:“∙∙∙赤也惑,敢问。”子曰: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(《先进》)
24、l 《颂》之音。(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)
25、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,强调要重视教育;
26、l 子曰:“予欲无言。”子贡曰:“子不如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”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。天何言哉?”(《阳货》)
27、教育内容特点:偏重社会人事;偏重人事,轻视武事;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
28、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(《雍也》)
29、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,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最完整,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,因而对周礼非常熟悉和钦佩,“吾从周”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。
30、 不曰坚乎,磨而不磷。不曰白乎,涅而不淄。(《阳货》)
31、 夫子教人,各因其材。(朱熹:《四书集注》)
32、孔子说:“颜回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了吧,可是他常常贫困。子贡不听我的教导,去做买卖,猜测行情,往往猜中了。”
33、l 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,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(《雍也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