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传统节日古诗大全
1、《岁时百问》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
2、描写端午节的诗句:午日处州禁竞渡(汤显祖)独写菖蒲竹叶杯,蓬城芳草踏初回。情知不向瓯江死,舟楫何劳吊屈来。
3、描写七夕节的诗句:牵牛织女(杜甫)牵牛出河西,织女处其东。万古永相望,七夕谁见同。
4、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,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。
5、中秋谁与共孤光。把盏凄然北望。出自宋代苏轼的《西江月·世事一场大梦》
6、良辰当五日,偕老祝千年。权德舆《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》
7、佳时倍惜风光别,不为登高。只觉魂销。纳兰性德《采桑子九日》
8、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9、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
10、十轮霜影转庭梧,此夕羁人独向隅。未必素娥无怅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
11、(重阳节) 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 (王维)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12、清明,二十四节气之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是中国人祭祖、扫墓的日子。
13、民间认为,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,其淡泊名利、宁死不屈、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。
14、译文:夜幕降临,云气收尽,天地间充满了寒气,银河流泻无声,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,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。
15、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
16、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,我畅饮通宵到天亮,酩酊大醉中作此篇词文,兼具怀念弟弟子由。
17、风雨端阳生晦冥,汨罗无处吊英灵。出自元代贝琼的《己酉端午》
18、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,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。
19、清明节:一般是在公历4月初,相传是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开始的。清明节祭祖、扫墓成为一种固定的习俗。清明节来源于寒食节,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。寒食节又叫冷节、禁烟火节,人们不可以生火做饭,只能吃冷食。
20、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,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?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,明日一早,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。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,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、沏茶、撇沫,试品名茶。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,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。
21、北风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岁除。陆游《除夜雪》
22、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23、“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”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。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。
24、译文: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,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。
25、屈原是楚国的大臣,因为遭到奸邪小人的迫害,被免职流放。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,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沦亡。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,他投进汨罗江,以身殉国。人们把饭菜食物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蟹吃掉屈原的身体。还有人划船来救他。这些都演变成端午节的习俗,吃粽子、喝雄黄酒,还有赛龙舟。
26、在古代,寒食节之后两日便是清明节,而寒食节又称为禁烟节、冷节,因为在寒食期间要禁烟禁火,只吃冷食,所以寒食之后的清明节便可以重燃“新火”,这一习俗在苏轼的《望江南·超然台作》中就有提到,“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”。清明扫墓祭祖之时,苏轼被困居异乡,这是自我宽慰之语,徒劳思乡,不如燃新火、品新茶,好诗好酒不应辜负这大好年华。
27、人间梦隔西风,算天上、年华一瞬。吴文英《惜秋华七夕》
28、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-北宋苏轼《浣溪沙·端午》
29、人老去西风白发,蝶愁来明日黄花。张可久《折桂令九日》
30、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31、年年端午风兼雨,似为屈原陈昔冤。赵蕃《端午三首》
32、中秋,农历八月又叫“拜月节”、“团圆节”。逢此佳节,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,赏月聊天,给孩子讲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的故事。
33、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-北宋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34、京城取消了夜禁,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,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。